首页 旅游动态 游记攻略 旅行社 小吃特产 民俗文化 典故知识 陕西旅游年票 2021翠华山滑雪场  人物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知识 >> 旅游知识 >> 包容与吸收—清末民国时期外来文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
包容与吸收—清末民国时期外来文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
来源:陕西旅游资料网 (2004-11-4)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建筑转入近代时期开始了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但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在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走过的道路是扭曲的。

  中华帝国闭锁的国门是被资本主义列强用炮舰和鸦片冲开的。中国的开放是被动的开放。外来的、诱发中国启动现代化的冲击要素是以侵略的方式撞击的。租界的设立、通商口岸的开辟、港湾租借地、铁路附属地的圈占都是通过不平等条条约来实施的。这些城市或地区作为中国控化的前沿和聚点引发其城市转型、建筑转型的外来因素很大程度上都和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活动息息相关。在近代化过程中搅拌着殖民化。因此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自然深深受制于这种二元结构的影响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型。主要体现现在没有取得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近代新建筑的发展时期。由殖民输入的建筑及散布城乡的教会建筑发展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主要类型大体齐备相关建筑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大量早期留洋学习建筑的中国学生回国带来了西方现代建筑思想创办了最早的中国人的建筑事务所及建筑教育。表现在建筑创作上欧洲新建筑运动及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体现在许多城市的建筑中。刚刚登上设计舞台的中国建筑师一方面探索着西方建筑与中国固有形式的结合试图在中西建筑文化有效碰撞中寻找合宜的融合点另方面又面临着走向现代主义的时代挑战要求中国建筑师紧跟先进的建筑潮流。

  总之处于现代转型初始期的中国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既有新城区、新建筑紧锣密鼓的快速转型又有旧乡土建筑依然故我的推迟转型;既交织着中西建筑的文化碰撞也经历了近、现代建筑的历史搭接。它所关联的时空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大部分近代建筑还遗留至今成为今天城市建筑的重要构成。并对当代中国的城市生活和建筑活动有很大影响。

::网站搜索::
关键字:
搜 索:
::相关典故知识::
·包容与吸收—清末民国时期外来文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
·因袭与进步—明清建材、装修、园林设计、
·元:简化粗糙的寺庙建筑
·辽、金、西夏:汉风犹存的异域特色
·宋:纤巧秀丽的商业都市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网站留言
陕ICP备05004950号-== 陕西旅游资料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