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动态 游记攻略 旅行社 小吃特产 民俗文化 典故知识 陕西旅游年票 2021翠华山滑雪场  人物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 理论研究 >> 陕北农民祈雨纪实
陕北农民祈雨纪实
来源:任大援 (2004-12-6)

渴望甘霖

——陕北农民祈雨纪实

一双黝黑的大手,捧着“神瓶”,在泉眼下接“神水”,之后用红布将其包裹,挂于颈上,身后是俯跪地上祈雨的农民。泉水一滴一滴地淌下,“叫雨师”唱道:“黑龙大王下海雨呦,下下(读如xià hà)海雨,救万民呦——”,众农民和道:“下下海雨,救万民呦——”。
这是陕北榆林农民祈雨仪式的一幕①。
农历六月十四(7月15日),我们一行四人沿神朔铁路由山西入陕北,从神木乘汽车向北到内蒙与陕西交界的红碱淖,再沿锦大公路到榆林。今年,陕北已经是第四个干旱的年头,一路上到处可以打听到农民祈雨的消息。我们决定在榆林龙眼沟和黑龙潭采访。
出榆林县城向东南行不到30公里,到余兴庄乡。出余兴庄乡沿土路上山,行10余华里就到了龙眼沟。一路上随处可见干涸的土地和大片叶子打蔫的谷苗,为抗旱而修建的蓄水池则空空如也。
龙眼沟邻近铁沟洼村,这里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山洼,左侧的山峁上,是龙王庙。沟底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已经干涸,沿着干涸的河床向沟掌方向走二、三百米,右侧有一个小土窑,是“管水大王”的所居,内有一泉眼,已经干涸。龙眼沟的来历,就与这汪泉眼有关。据当地农民讲,1100年以前,有一个从西宁来的张喇嘛,是他发现了泉眼,并使当地免受干旱之灾。这位张喇嘛,后来也成了神,一说他就是南海龙王的化身。
求雨的仪式,就将分别在龙王庙和“管水大王”的小庙进行。
当我们爬上龙王庙,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龙王庙不大,四间神殿坐北朝南,供奉的神自西向东分别是:龙王、药王、三官、二郎神。龙王殿和三官殿前,放着木桌,桌上分别放着两只浅缸,缸内盛了清水,每个缸沿上都放着一把柳条。两只四人抬神轿(俗称神楼子)放在地上。求雨的农民一共有40多人,人人都戴上了柳条编成的帽子。他们分别来自方圆几十里之内的曹家洼、李官沟、赵家峁、王岗畔、崔家河、铁洼沟、马家沟、余兴庄、桐条沟。
祈雨的仪式开始了。先是两只神轿分别被抬起,在龙王、药王、三官、二郎神的殿前一一拜过,叫参神拜将,只见抬轿人在殿前进进退退,或两次,或三次,有时,抬神轿的人也会在原地转圈。据说,如果“神”降临,这些动作就会是身不由己。这时,锣、鼓也敲响,“叫雨师”也扯开歌喉,开始了“叫雨”。经过参神拜将之后,由神轿领头,一队人马出庙门下山,向“管水大王”所居的小庙进发,锣鼓声、叫雨的领唱及合唱在山川里回荡。“叫雨师”走在神轿的旁边,他的颈上,挂着两只水瓶,用红布绳拴着,一左一右,吊在两胸间。
叫雨的“歌词”并不复杂,形式是领唱与合唱。歌词大意是:

南海龙王下海雨呦,
下下(读如xià hà, 意谓“下了”)海雨救万民呦。
玉皇上帝下海雨呦,
下下海雨救万民呦。
龙神老人家早下雨呦,
和风细雨救万民呦。
巳时布云午时下呦,
下下海雨救万民呦。
风娘娘呦调那一个南风,
调上南风下海雨呦。
…………

一队人马走到“管水大王”的小庙,抬神轿的 “参神”过后,全体人员下跪,叫雨师开始大声叫雨,之后,烧黄表纸,“参神”,然后,打道回府,由原路返回龙王庙。回到山上,又是在龙王殿前下跪、参神,不过这次的时间较长,参神过后,将神轿安放在院中,主持人(抬轿人之一)开始用放在水缸边的柳条蘸缸中的清水,甩洒在院中各处。而叫雨师也用一枝原先预备好的黄色谷篾沾取胸前水瓶中的清水,洒在空中。
这一切完成之后,主持人和一位妇女(事后知道这是一个当地的神婆婆)在龙王神像前烧香,在众人前烧黄裱纸。最后,发给每位参加者一张黄裱纸,焚烧后,第一遍仪式结束。全过程,大约两个小时。主持人告诉我们,休息之后,他们还要再来一遍。
祈雨,在陕北的各地,形式上有相同,也有不同,农民们根据当地的情况而变化。例如,许多地方的祈雨是不允许妇女参加甚至观看的,而龙眼沟则出现了“神婆婆”;又如,许多地方祈雨者是光身赤足,而龙眼沟这里却没有。但有些基本的环节和条件则是一样的: 龙王庙,泉眼(或泉水),神楼子(或一个,或两个),接水的神瓶,叫雨,打锣、敲鼓。
祈雨,还少不了一个环节,这就是唱戏。
陕北的庙,都有戏台。祈雨之后要唱戏谢神。龙眼沟今年的祈雨,是农历六月十六(公历7月17日),而唱戏安排在农历六月二十八(公历7月29日)。所请的戏班,来自神木、府谷,也有时来自山西交城。不管唱什么戏,老百姓都欢迎,热闹非凡,像过节一般。
祈雨要花钱,唱戏,是花钱的大宗。钱,从哪来?“会长”吴培明告诉我,附近四个乡(其中包括佳县的一个乡)的村民,每户每年1块钱,一年可收得六、七千元。
祈雨的结果如何?“叫雨师”、62岁的李加斌说,“薄厚不空。下多下少,总是要下”。
我将信将疑,但同样焦急地期待着。
祈雨,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之为“雩”。《说文?雨部》:“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这个 “雩”字,在甲骨、金文中多处可见②。《周礼?地官》中有雩祭的记载。《论语》中提到的“舞雩”,是春秋鲁国祭雨的地方。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中也提到雩,该书卷十六有《求雨》一文,其中有求雨的细节,提到苍龙、赤龙、黄龙、白龙,求雨的方式与陕北不同。
对祈雨这一类活动,古代的儒家,有自己的看法,孔夫子说,“祭神如神在”,荀子有一段更有名的话: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天论》)

中国当代的农民,对祈雨怎样看?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还需要深入的采访。不过在龙眼沟的龙王庙门上,我看到了“敬神如在”的字样。
来不及等到农历的六月廿六,我们便离开了陕北,但心中总有一件撂不下的事。龙眼沟唱戏的前一天夜里(7月28日),打电话给榆林的朋友,对方回答,“21号,25号,今天(28号)都下了雨,但不大……。”
我多少有一些遗憾,但还是感到欣慰。不是因为李加斌“厚薄不空”这句话兑了现,而是明天的戏,终于可以不白唱了。这确是一个让百姓高兴的日子。
祈雨,没能解决陕北的干旱,但我确信一点:中国的农民,给了他们宽松的政策,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自有胜天的办法。 (7月28日夜初稿)

 

注释:

①陕北各地祈雨按形式上有所不同,这里的场景是榆林镇川黑龙潭祈雨的一幕。
②雩字在甲骨文中有各种写法,如: 金文的写法有:

::网站搜索::
关键字:
搜 索:
::相关民俗文化::
·陕北农民祈雨纪实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网站留言
陕ICP备05004950号-== 陕西旅游资料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