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动态 游记攻略 旅行社 小吃特产 民俗文化 典故知识 陕西旅游年票 2021翠华山滑雪场  人物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知识 >> 历史人物 >> 大唐二十帝之睿宗李旦
大唐二十帝之睿宗李旦
来源:天命汗 (2005-5-4 22:20:05)

 睿宗李旦(662~716)
  李旦是唐朝第五位皇帝他和他的哥哥中宗李旦一样都是两度为帝兄弟二人还有极为相似的一点:在帝位上默默无为形同牌位。当然李旦比李显幸运的是没有韦后、安乐公主那样毒辣的妻女相反倒有一位“重子”——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也许正是因为兄弟二人相似处太多两《唐书》干脆把二人的本纪合在一起。尽管两人作为皇帝的政绩都接近于零而李旦的个人生活相对平坦得多总体而言李旦比李显幸运得多。
   李旦是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第四子而在高宗的八个儿子中也是最小的。刚出生时起名旭轮封殷王后来改封冀王去掉“旭”字单名轮字。上元二年改封相王仪凤三年又改封豫王改名旦。
  中宗嗣圣元年(684)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二月份便废黜中宗李显改立豫王李旦为皇帝却让李旦“居于别殿”政事决于太后李旦“不得有所预”。这就明确告诉他:只允许他做一个牌位皇帝绝不许他乱说乱动。其实有了三个同胞哥哥的覆辙就是重赏鼓励李旦也绝不敢看上一眼武则天手中的权柄遑言触摸了。
   《新唐书·睿宗本纪》称李旦: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倒是一位学者型的皇帝不过他的学问始终没表露出来倒是韬晦保身的功夫堪称一流。
   “伴君如伴虎”而伴武则天这样的“君”就不是伴一般的虎了伴的是疯虎尽管武则天和李旦是至亲母子可是“皇家无亲”在武则天身上得到了最为彻底的验证。从公元684年至公元705年李旦在武则天身边呆了整整二十二年中间经历周武革命、武承嗣夺嫡等政治风浪李旦居然能安然无事躲过一波波劫难足证其不平凡。
  
   一、韬晦第一
   《新唐书》称: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武则天临朝称制李旦安心做母亲的牌位皇帝对国家政事不闻不问母子倒还可以相安无事。但到了武则天改立大周肆行屠戮李唐宗室时李旦就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了其一李旦虽是名义上的皇帝武则天发动革命建立新朝第一个要革的就是李旦的命好在二人毕竟有层母子关系而当李旦预先察觉到母亲有称帝的计划时便接连上书请求母亲自己称帝允许自己退位。所以武则天称帝后只是把李旦降为皇嗣恢复开始时的名李轮迁居东宫。
  武则天称帝建周后最受武则天宠爱的魏王武承嗣便成为武氏家族承继帝业的最佳人选只是李旦还位居东宫武承嗣千方百计搜求他的过失或者与外人交接的证据却是茫然无获武承嗣便鼓动一些希求后福和重赏的官员和市民不断上书给武则天请求废除皇嗣李旦立武承嗣为皇太子此时李旦的处境可谓岌岌乎危哉。不过武则天刚刚称帝似乎还未考虑选择儿子还是侄子来做自己的继承人又有大臣李昭德等人死保李旦总算能安居东宫。这也是他平时韬光养晦的功夫到家。若有丝毫不利的证据落入武承嗣手中李旦的结局不会比李显好多少说不定如李弘那样于东宫“暴薨”。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劝说下把中宗李显从房陵召回对外的说法是李显有病回京疗伤。李旦知道武则天和大臣们都有意立李显为皇太子便称病不朝多次上书请求让位给李显武则天便立中宗李显为皇太子改封李旦为相王名字也由“李轮”改为李旦。
   中宗李显和张柬之等人逼宫成功唐室复辟李旦总算渡过了一生中最难熬的岁月至少头上不再时时笼罩着死亡的阴影了。
  中宗总政韦后乱政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争权夺势相互倾轧朝政紊乱国事日非李旦依然抱定“自扫门前雪”的法宝对国家事务不闻不问也不介入任何权力斗争之中。
  
  二、坐享其成。
  
  中宗李显被韦后安乐公主所弑韦后临朝称制立十六岁的温王重茂为帝史称殇帝进位李旦为太尉。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乃是太守李世民一类的人物他看到朝政日非便和李世民在晋阳所为一样暗地里招集才勇之士准备匡复社稷他还结交隶属羽林军的“万骑”的首领等待机会发动政变。
  景云元年(710)韦后的亲信宗楚客、太常卿武延季、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和韦后的亲属都劝韦后仿效武则天让韦氏的亲属统领南北禁卫占据朝中各部门的主要位置。宗楚客又秘密上书韦后称韦后上应天命应该革大唐的命另立新朝。所忌惮的便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宗楚客和韦后、安乐公主密谋除去二人。当然既然革命殇帝李重茂也不能留下。“革命”当然首先要革皇帝的命。
   兵部侍郎崔日用一向依附韦后、武三思与宗楚客关系也很好但知道宗楚客的阴谋后感到成功的几率太小便向临淄王告密劝他从速起兵否则祸发不测。
   李隆基闻讯后马上联合太平公主和公主的儿子卫尉卿薛崇■苑总临钟绍京尚衣奏御王崇晔等人商议先发制人起兵诛杀韦后及其党属。
   恰好韦后的亲属韦播等人执掌禁卫军后多次杖责万骑的将士以便树立军威万骑的首领陈玄机、葛福顺到李隆基面前哭诉李隆基暗示要起兵诛杀诸韦万骑首领都欢呼踊跃发誓以死相救。
   计划商议好后有人对李隆基说应该向相王请示。李隆基知道父亲胆小怕事又厌倦权力斗争一定不会同意便说:“我们此举是要以死徇社稷事成福归于王不成以身死亡不以累王也。今启而见从则王预危事;不从将败大计。
  这天夜里二鼓时分天星散落如雪李隆基和万骑首领葛福顺、陈玄机率万骑冲入驻扎在玄武门的羽林军营斩杀了执掌军权的韦后亲属宣布:韦后毒杀先帝要危害社稷今晚要共同诛杀诸韦韦家马鞭以上的人皆斩。要立相王为帝安定天下敢有首鼠两端或帮助逆党的罪灭三族。洞林军将士都欣然听命。
  李隆基坐镇玄武门指挥羽林军和万骑攻入内宫韦后逃到飞骑营被飞骑卫士斩首献给李隆基。安乐公主正照镜描眉被士兵斩首。韦后的亲信宗楚客赵履温、男宠马秦客、杨均等人也都被抓捕斩首兵部侍郎崔日用率兵诛杀韦后亲属不但马鞭以上的斩襁褓中婴儿也不放过冤死者极多。
  政变成功后太平公主逼迫殇帝李重茂下旨让位给相王李旦因李隆基平定逆乱改封为平王统率内外禁军和万骑营相王李旦或许真的对帝位没兴趣又不愿夺亲侄儿的帝座坚决不肯即位。从李旦的性格和平日所为来看这并不是故作姿态他是真的不愿意重返帝座在太平公主、李隆基和大臣刘幽求等人的一再请求下才在承天门即位为帝。
  李旦即位后立李隆基为太子。他厌倦政务国家大事都交给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处理。尤其信任太平公主每当宰相向他奏请他便先问:“和太平公主议过了吗?”然后再问:“和三郎(李隆基的小名)议过了吗?”如果是太平公主或者李隆基同意的便画敕许可否则便让宰相找太平公主和太子商议他只管“画敕”。
  
  三、笃亲拒谗
  
  与武则天恰好相反李旦极为看重骨肉亲情、李弘、李贤、李显都死于非命李旦侥幸活出命来一母同胞中就只有太平公主了。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新唐书》称她: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帝谓:“类我”。就观今所能看到的武则天的画像看“方额广颐”确实就是武则天的面相。
  太平公主虽然“多阴谋”在武则天时代畏于武则天的明察和严厉在言行上多加检点朝廷内外对她也没有任何非议中宗复辟韦后干政太平公主很轻视韦后和安乐公主与之针锋相对相互倾轧韦后母女对她也很是畏惧中宗遇弑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定策起兵政变成功后又亲手把殇帝从御座上拉下来用乘舆接李旦入宫即位既立下拥戴“佐命”之功又立下“清宫”的功劳。
   李旦即位后给太平公主加实封至万户而唐初亲王食实封不过八百户公主也不超过三百户。中宗时太平公主便已开始招权揽势此时屡立大功李旦又对她事事信赖便权倾天下势震朝野。
   太平公主每次入宫向李旦请示事情都要和李旦坐谈几个小时。李旦在国家大事上也总是要和她商量。她有时不进宫宰相们就到她的府邸请示。自宰相以下百官进退都决于公主一言她有时推荐一个人能从一介白丁直接升到宫中侍从旋即便可出将入相。
  这固然是李旦笃于骨肉也是因为公主“多阴谋”。太平公主一直在武则天身边自然也受到了武则天的言传身教所以“善策人主傲首先事逢合无不中”。李显、李旦两人即便不厌烦政务能力上也远逊于太平公主这也正是李旦事事依赖她的原因太平公主便“权倾人主”。
   当时朝廷上有七名宰相却有五人是出自太平公主门下一些禁卫军将领也都私下到太平公主府中谒见以求富贵。太平公主见宰相都是自己的亲信禁卫军也都愿意效忠自己李旦对自己虽好太子李隆基却很英明将来即位后一定容不下自己便有了再次发动政变的阴谋。
   吏部尚书宗■兵部尚书姚元之看出太平公主会对太子李隆基不利便秘密对李旦请求将太平公主安置于东都洛阳。李旦说:“朕更无兄弟惟太平一妹岂可远置东都”不予采纳。
   太平公主多次指使党羽在李旦前进太子的谗言李旦爱重太平公主对太子也极为宠信对这些谗言一句也不相信。
  景云二年(711)一月太平公主指使术士对李旦说五日内一定会有外兵攻入禁廷暗示太子将入宫夺位李旦一时没明白过来。忙叫张说和姚元云作好防御准备。张说解释说这一定是奸人要离间皇上和东宫只要让太子监国流言自息姚元云在旁极力赞同李旦恍然大悟马上下旨命太子监国一般政务都由太子处分。
   古时皇帝只有远离都城或者居父母丧不能处理朝政时才令太子监国临时代替皇上处理日常事务。李旦此举不只是平息流言也是要交权给太子的第一步。
   果然在四月份李旦便召集三品以上官员要传位太子李隆基坚决推辞太平公主的亲信们也极力劝阻李旦才没有正式传位却下令所有政事都先交给太子处理然后再上奏这已是把实权交给太子了。
  先天元年(712)彗星出现太平公主又指使术士对李旦说彗星的出现意味着除旧布新而帝座及心前星都有变化皇太子当为天子。这是极为恶毒的离间计。皇帝无论怎样宠爱太子也不希望自己生前被太子取代如果有奸人从中交■即便贤父孝子也难免生出嫌疑甚至发生骨肉相残的悲剧这类事例在二十五史中屡见不鲜。李旦听了术士的话后明白其喻意却坚定了传位给太子的决心。这次他不顾李隆基的坚决推辞对他说:“社稷所以安定我所以得天下都是你的功劳现在传给你你还有什么疑虑。”正式下诏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
   这年八月李隆基即位为帝是为玄宗第二年改元开元大唐开始步入最后兴盛的时代。
   开元四年(716)六月睿宗李旦病逝于百福殿享年五十五岁被加尊谥为大圣贞皇帝庙号睿宗葬于桥陵。
  古人为皇帝加庙号都是很有讲究的开国之君必然是高祖、太祖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唐高祖李渊开国之君有时还加个“武”字表示是以武力取天下第二位君主就一定是太宗而且一定是文皇帝既合起来是祖宗又表示要以文守天下这是长命王朝拟庙号和谥号的规律。祖宗文武之后规律性就不明显了但有历史学家统计一个朝代庙号是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孝宗的都是好皇帝从西汉到大清一路看来倒还真是如此。至于什么僖宗、哀宗之类的不是胡帝天子就是已到穷途末路马上要被革命了这也算是不是规律的规律吧。可见古人不论对帝王何等尊崇在帝王死后为之拟庙号时善善恶恶的标准还是一丝不苟。
   中宗是一个美谥一般代表着一个朝代衰而复振绝而复续并且中兴的意思。李显的庙号是中宗如果在唐室复辟绝而复续这一点而言倒还正确只是“中兴”二字和他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李旦和李显有许多相似处同样二度为帝连活的年数都一样:55岁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睿”自然是“睿智”的意思这也不能说是给李旦脸上贴金武则天所生四子相继被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两死一废只有李旦夷然渡过没有睿智是做不到的。只是他的睿智更多的表现在韬光养晦和默默无为上不易察觉而已。
  久处权力斗争的中心又看到了权力斗争的血腥残酷对权力厌倦以至畏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不愿再去掌控权柄这正是中宗怠政睿宗无为的深层原因当然更多的则是如韦后那样深受权力迫害得势后反而更加速恶权势疯狂追逐变革加厉如丧失理智然算是两个极端吧。
   睿宗作为皇帝和中宗一样无可称述然而他在处理谗言传位给太子一事上却表现出令人钦佩的超脱。
   皇权至尊皇权至重皇权也最害人它能使父子反目成仇夫妻同室操戈“皇家无亲”四字包含着太多的无奈和辛酸。
   汉高祖刘邦打下天下有人建议应该先让他父亲做皇帝刘邦勃然大怒说道:“天下乃朕与士大夫提三尺剑打下的。”凡事可让皇权不行。
  清圣祖康熙是数一数二的好皇帝太子允礽也是仁孝才俊父慈子孝四十年最终还是反目原因虽多其实也不过是“皇权”而已。康熙圣明也罢了偏偏又太能活允礽口吐怨言:“从古至今焉有四十年的太子。”虽然有怨父亲不死的“不孝”的嫌疑说的也是实情。圣人就说过:“老而不死是谓贼”。所以中国的帝王们虽多数是混蛋却也饱读圣贤书都拼命酗酒渔色没有活太大年纪的怕的就是成为圣人所说的贼。乾隆帝不幸成为“贼”后忙传位给太子想去脱贼的名目。可惜他又不舍得放弃权力依然用太上皇的名义施政弄得嘉庆帝不但不敢有所为还得看着和珅的脸色活脱脱封建家庭里受气的小媳妇他那时想得最多的怕就是圣人那句哲理吧。
  相比之下睿宗李旦就值得后人敬仰了。他第一次要传位给太子时说:“朕素怀淡泊不以万乘为贵。”说的确实是心里话第二次传位太子时说:“我所以有天下都是你的功劳”。虚心诚恳更属常人所难他退居太上皇后本还保留一定权利后来下诰:“朕将高居无为自今后军国刑政一事以上并取皇帝处分。”则是自动彻底放权古人说:“弃天下若敝履”却也只有睿宗一人做到了。
   所以睿宗是帝王中的隐士高人东方朔避世于金马门睿宗则避世于九五之尊。对于这样的皇帝用政绩去考核他无疑是不恰当的。他的庙号是睿谥号是大圣贞皇帝大圣是虚语但睿与贞二字李旦确实当之无愧。

::网站搜索::
关键字:
搜 索:
::典故知识::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网站留言
陕ICP备05004950号-== 陕西旅游资料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