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唐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约在公元581年诞生于孙塬村。他从小多病但7岁上学后却肯用功读书能日诵千余言。由于疾病的折磨以及农村缺医少药给群众带来得疾苦他18岁立志学医到20岁后便精通诸子百家学说学到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开始行医于乡邻亲友之间。自己病弱的身体也得到调治而痊愈。从此他更加勤奋地钻研古代名医的著作寻求民间的治病经验往往因为一个单方或一炝炙方法不远千里去虚心请教。他的医疗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医名鹊起。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三位帝王都先后征召并授以高官厚禄他都一一辞退毫不动心。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人民大众救死扶伤的医疗中去。若有病人来向他求医不论其贫富贵贱亲友生疏长幼妍蚩华夷愚智皆能一视同仁如同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对于一些危急的病人也不瞻前顾后考虑个人的吉凶护惜自己的身体。看到他们的疾苦就如同自己所患。如果病家来请出诊他也不论山高路险白天黑夜严寒酷暑饥渴疲劳都能一心前去抢救。他并且指出做一个医生不得与病人多语笑谈看病时切忌大声喧哗。不可道说是非抬高自己诋毁他人。更反对借治病追求财物的恶劣作风.
孙思邈当时在社会上结识的医药界、文化界朋友较多如擅长针灸的太医令谢季卿以医方、针灸著名的甄权、甄立言兄弟长于医方药物和养生的孟诜长于药性的韦慈藏著名历史学家魏征文学家卢照邻等。他们之间经常往来互相探讨学问这对促进和丰富他的知识领域和学术经验起到了积极作用。
孙思邈经过数十年的医学和临床实践后有鉴于古代诸家医方散乱浩博求检甚难他便博采群经勤求古今删裁繁复一求简易于公元652年撰成一部方书。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号曰《备急千金要方》。此书凡三十卷分医论、妇人、小儿、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痔漏、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养性、平脉、针灸等法。总计232门合方论5300首集方十分广泛。并且还记载了有关针侯、处方、用药、制剂、服药等方面的经验。可谓内容丰富色色具全。在此书完成之后又集近30年的经验深感《千金要方》之不足又续作一部乃取羽翼交飞之意号曰《千金翼方》。这两部《千金方》洋洋大观成为我国唐代医药学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和百科全书引起了后世中外医学家的高度重视。如宋代医学家林亿曾经说过:这两部医书上自有文字起下至隋唐止无论医学的理论和方剂没有不被采纳的而且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他奉敕对《千金方》进行校订于公元1066年刻印发行。日本《千金方》研究所顾问景嘉曾经说:现存最早的《千金方》是宋英宗治平三年刻的。这就是藏于米泽上杉神社的那个唯一的刻本。这确实应当说是蓝天上的一颗孤星人类的至宝。
孙思邈在公元682年逝世。他的光辉成就使人难以忘怀。后人尊称他为药王而其曾经隐居过的故里五台山为药王山建庙塑像立碑历代以来纪念活动十分隆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