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位于耀县城东1.5公里处海拔812米由五个顶平如台的山峦组成。山势高而不险满山古柏参天如龙似风庙宇宏伟碑石林立风景幽雅秀丽为关中渭北名胜之一。“药王山石刻”被国务院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药王山博物馆”。
药王山在隋代前后由于摩崖造像的开凿这里曾经是佛教徒活动的场所。后经唐武宗的毁佛与唐末五代之乱佛教在山上衰歇。后来地方人士为了纪念唐初著名医药学家便在他曾经隐藏过的五台山建立“真人祠”。据山上早期碑石记载到宋代祠宇已很可观纪念相当隆重了。其后道家因为孙思邈的医学成就和百岁长寿“率托诸孙公”于是宫观建修更趋壮观而五台山益从此著名矣。“故而士大夫既以登吟超旷自乐而闾巷之徒又信以为洞天福地而甘心焉。于是人向往五台山者自千里外不绝也”。五台山被改称药王山约始于清盛称于民国至今。山上胜迹颇多但由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大地震前代所建殿宇大都倒塌无存古迹除石刻外古建多为此震后的明清修建。现将遗存古迹摘其重要者略述于后。药王山现有殿宇的两个山峦称为南庵和北洞。俗谓:“先有南庵后有北洞。”就先由南庵说起。南庵原名静应庙或静明宫大约从北宋初期直到元代末期这里就一直是群众纪念孙思邈的胜地。南庵占地面积5984平方米。从南到北古建有魁星楼楼为木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顶楼基为条石砌垒下有卷洞的山门。相传昔时唐太宗从这一洞门上山拜访过孙思邈因称之为太宗御道。游人登楼可远眺耀县县城及东北城郊景致。南庵中院有座七间长的大殿殿面有琉璃脊兽檐前油漆彩绘殿内宽阔明亮现为临时性陈列室。七间殿西端有一药王手植柏粗近四米高约15米古老而苍劲是山上最粗的古柏。在七间殿后的两座古建斗拱丛集样式奇特被认作元代建筑。在东边的一座殿内有两幅“帝后行乐图”壁画画面分别绘有皇帝皇后及文武侍从数十人的庞大行列人物形象略小于真人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形象传神系出自古代画工高手之作。
南庵最有价值的文物要算院西碑廊保存的三十余件古碑了。现将宋、金、元碑石选录部分:宋代碑刻有“耀州华原县孙真人祠记”、“感德军五台山唱和诗”、“宋徽宗书褚慧诗跋”。金代碑刻有“耀州吕公先生之记”、“何仲钧题妙应真人祠”。“元代碑刻有阔端太子祭妙应真人祀文”、“唐太宗赐真人颂”、“孙真人福寿论”、“特赐耀州五台山静明宫并加真人号记碑”、“圣旨诰封真人碑”、“祀太玄妙应真人记”、“御香记”、“五台山静明宫瑞槐记”、“井真人道行碑”。此外明代的“龟蛇二字碑”、“耀州五台山记”、“五栗山人题诗”等亦为人们称道。在南庵西边约100多米处有个晒药场传说孙思邈曾在这里捡晒过药材。
北洞亦称太玄洞或药王大殿。这里明代初期地方人士为孙思邈修建的另一纪念殿宇占地面积1137平方米。其中亭殿楼阁碑石林立古朴宏丽引人入胜是各方人士上山朝拜孙思邈的中心场所。其主要文物古迹有:
药王坐殿内塑孙思邈彩像一尊高达3米温和庄重栩栩如生。塑像背后有一石洞名曰石穿洞传为孙思邈为龙治好了病龙为其钻成的结果他就在洞里成了正果。平时人民群众来这里瞻仰药王塑像烧香点表络绎不绝。
《千金宝要》碑亭在大殿院中。在一座简易亭子下护罩着五件大碑。其中《千金宝要》分四碑刻有八面。这是宋人郭思将孙思邈《千金方》中常见病重要药方选编的一部药书。到明代隆庆六年(公元1572)秦王朱守中鉴于它为孙氏药方又简便易行于是刻成四碑立于大殿使其广泛流传起到治病救人作用。《宝要》碑小楷密书分为六卷十七科收录各种药方900多个是一部简化的《千金方》版本。自从它问世之后拓本印本广为流传。游山群众也常手抄其方带回家去。
秦王守中还在同一时期将孙思邈的《枕上记》《养生铭》保健养生常识和一百多个民间单方刻成一碑编为歌诀名曰《海上方》与《宝要》同立于亭内。传说《海上方》是孙思邈救了东海龙王三太子被龙王请到龙宫报恩赠送给他的因以为《海上方》。
在大殿内还立有一件《孙真人三方碑》这是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三原人葛门王氏率其子孙们刻立的。碑额刻孙思邈坐于太玄洞口有童子与老虎相伴。前有大河水势滔滔。桥面有一童子前行对岸有尉迟敬德手捧物件牵马提鞭。据碑文观察似为孙思邈托其为唐太宗送《风药论》之画面。碑面刻有《孙真人进上唐太宗风药论》、《孙真人九转灵丹》、《神仙鸡鸣丸》三个药方。言其能治36种风症山岚瘴气、五劳七伤、18般咳嗽等症。
同时葛家还在《三方碑》背面从三皇、五帝、周、秦、汉、唐直至元代按朝代顺序记载了我国历史名医198人的姓名名曰《历代名医神碑》。这是研究我国医学史的珍贵资料在国内还属独一无二的碑刻。它显示出祖国历史的悠久医学事业的发达使人看后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大殿东院内1989年7月还新立了十一通孙思邈医德纪念碑。其中除一通为孙思邈画像外其余十通为孙思邈撰写的《大医精成》、《大医习业》、《备急千金药方序》、《千金翼方序》以及宋代高保衡、林亿等校刊《千金方》和日本多纪元坚等为其所写的序言等碑刻。这批碑石的刻立是由铜川市政协和省中医药研究院联合发起主办的。这一盛举弘扬了孙思邈高尚医德为药王大殿碑刻补充了新的内容。
在药王坐殿对面东侧有十大名医殿。殿为五间。塑有我国古代名医岐伯、雷公、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陶弘景十人彩色塑像供游人瞻仰纪念。
北洞前的山门俗称“一天门”。门以巨石卷洞门额上有明时邑人礼部尚书王图题刻“灵猷门”三大字。门侧立有明时知州江从春题刻的“五台山”三大字碑石。门前矗立着一对铁旗杆下有铁狮驮起上有铁龙飞舞中有铁铸楹联一副重有一万五千斤。铁旗杆旁卧有石虎一对。一天门前有条石径直通山脚有170余石级曲折突兀与壁立山腰的大殿相连给人以气势巍峨古朴壮观的感觉。
北洞内碑刻除过上题部分外还有明代的《修太玄洞碑文》、《孙真人祀殿记》、《灵应记》、《王安仁题诗碑》、《游显化台太玄洞回文一律》、《饮中八仙歌》以及清代的《重修十大名医神殿记》、《东山修葺殿宇碑记》、《锦阳川图》、《雷园旧迹》、《五台山记》、《五台山图》以及李自成大顺时耀州牧杨鼎瑞题刻的《孙真人洞奉和大宗伯姜老师致祝韵》等碑都是具有研究参考价值的可贵史料。
在北洞西角门外有洗药池古迹为在巨石上凿成的两个石盆石面刻有“石盆仙迹”四个大字石盆常有积水。相传孙思邈曾经在池中淘洗采到的药材。在北洞西边山谷口还有叫“老虎坪”的地方。俗传有只老虎吃了孙思邈常骑的毛驴被骨头卡住了喉咙痛苦难忍去请孙氏治疗。孙氏为他取出了骨头它代替毛驴为孙氏充当了坐骑。这里便是孙思邈为虎治病的地方。 |